□刘永涛 李利英
但是,上交所已明确提出,上述调整拟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两所同时提到,届时“最近3个会计年度”拟对应的是2022年度至2024年度,因此目前尚不能统计出相关企业。
河南工程学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推进“工科办学体系+双行业底色+工业软件牵引”三位一体深度耦合,以工业软件赋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型理工科大学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工科院校重塑升级、焕发活力之路。
以工业软件牵引学科专业重塑升级。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新态势,服务河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超常布局学科专业体系。坚持“擦亮行业底色、做强工科优势、发展工业软件、服务重大需求”“锻、塑、增、撤”并举,以工业软件赋能专业发展,改造传统工科专业15个,升级优势工科专业11个,布局新兴交叉工科专业12个。设置11个工业软件类专业方向,规划设置23个工业软件基座类、赋能类和场景类专业,成为目前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规划设置工业软件类学科专业(方向)最多的高校。形成了以工业软件为牵引,以工科基础和行业背景为依托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出了基于学科交叉的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建成河南省新型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成为河南省工业软件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以工业软件牵引人才培养重塑升级。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清华大学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望软件、山大华天、鼎捷软件等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践平台。共建课程200余门、实践平台300余个,人员互聘500余人次,与用友软件开发2个微专业,与科大讯飞等共建6个人才创新班,与山大华天等 20家头部企业共建12个行业学院。2022年以来,投入资金2.5亿多元,建成工业软件楼、装配式实训楼、现代制造中心、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及数字孪生实验室等14个工业软件类专业实验室,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剩余54%以工业软件牵引科技创新重塑升级。深度对接河南“7+28+N”产业链群,融入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集群11个重点产业链,大力实施“融链行动”,形成“一院一园、一群一链”产业服务模式。新建“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工业软件辅助工程机械零部件形性设计与智能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省级科研平台。围绕工业软件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有组织科研,获批“大柔度智能结构多智能体振动主动控制机理与方法”“面向智慧矿井的时空位置感知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国家自科基金、省重点研发项目。学校主持获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1项,其中工业软件类国家标准2项。面向工业机理软件化、传统制造业“数转智改”等行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企业定向开发MES、设备运维工业APP、QMS等工业软件产品,取得显著效益。近3年,学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国家基金47项,省重点研发等省部级项目80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7项。
以工业软件牵引人才团队重塑升级。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制定人才强校“黄金十条”,构建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全职引进国家级学术人才担任工业软件学院院长;柔性聘任中望软件、华为公司、平煤神马、郑煤机等高层次人才80余人,引进一批工业软件类优秀博士;为二级学院聘任5名学术院长、名誉院长。学校有国家级人才称号3人,博士620余人,博导8人、硕导120余人。制定“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方案,开设“工业软件大讲堂”,联合清华大学和中望软件等培训工业软件类师资400余人次,为培养既懂工业机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工业软件牵引治理体系重塑升级。积极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办学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实体化、一体化运行工业软件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和工业软件产业研究院,作为学校深化院办校改革的人才特区、学科特区炒股配资查询,制定“低职高聘”等26项放权赋能清单。建立“三全育人五育融通”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六融六促”机制、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五讲五有”机制、保发展保稳定保落实“三保三促”机制,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在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人性化”满意度调查中居全国高校第18位,“一站式”学生社区获评全省“A”类建设单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简单美好政治生态,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有力保障。